【精仪系迎百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开拓进取,求实创新——温诗铸院士在精仪系作科研创新专题学术报告

2011年4月6日下午2:30,精仪系喜迎百年校庆系列学术报告在9003大楼4302室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温诗铸先生,作了以“开拓进取,求实创新”为主题的科研创新专题学术报告。这也是迎百年校庆清华大学精仪系博士后创新论坛的首讲。

温院士的科研创新专题学术报告长达2个小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一、 温院士60年清华教育科研生涯的简单回顾;

二、 温院士30年摩擦学研究的若干进展;

三、 温院士谈如何做有价值的科研工作,并介绍自己独创的学术成果评价体系;

四、 温院士对机械工程领域未来科技前沿及热点方向作出预测,并对青年人提出殷切期望。

温院士1951年进入清华大学,从那时起到现在已经在清华学习工作了整整一个甲子轮回。温院士长期从事润滑理论、摩擦磨损机理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以完备数值解为基础的弹流润滑理论,建立了工程中有关弹流润滑问题的设计方法,导出了普适性最高的润滑方程。提出以纳米膜厚为特征的薄膜润滑状态,从理论与实验上论证了纳米润滑状态的形成机理与形成特征,提出了弹流润滑、薄膜润滑、边界润滑三者转化的关系及状态判别准则,并在纳米尺度上揭示出材料的微摩擦磨损特性。在粘塑性和粘弹性流变润滑理论、润滑膜失效及屈服机理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在陶瓷涂层磨损机理研究与应用上也取得重要成果。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近30年,温院士的研究团队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共23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3项,出版著作6部,共240万字。

图1 温院士介绍自己的科研体会

温院士对祖国深切热爱,对清华一往情深。报告会上,温院士回顾了清华60年教育科研经历,尤其是近30年来的摩擦学科研历程。他首先介绍了80年代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研究情况,并把这一过程归纳为“点线面”的发展模式:从单项因素的影响,到多项因素的影响,再到综合影响,最终形成完整的理论。由针对单项因素到分别针对各项因素,逐一在方程组建立和数值分析方法上进行改进,由点连成线;接着由线组合成面,建立了综合考虑各因素影响的工程模型和弹流理论。这部分的研究完整地将科学、技术、工程相结合,解决了铁路、卫星、双包络蜗杆等润滑设计难题,为社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价值。对待科学研究温院士总是深究到底,锲而不舍。温院士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仅对客观事物现象的了解还不够,还应该了解事物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进而还要能描述,最后才能掌握、控制并利用客观事物。”

“求知而知之,知之而又无知,再求知。如是循环不已,致知之道也”。温院士通过讲述其90年代纳米薄膜润滑研究,谦虚地指出前述弹流研究虽取得巨大成就,但尚属于跟踪研究,限于集成创新,科研的更高境界在于原始创新,科学精神是追求完美。这期间,温院士及其科研团队提出并验证了在边界润滑与弹流润滑之间存在以纳米膜厚为特征的薄膜润滑状态这一重要结论,这一原始创新研究成果在摩擦理论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了完整的润滑体系,是我国摩擦学发展新的里程碑。

“信心来源于正确思维,无限风光在险峰。”2000年开始,温院士的研究领域向着表面/界面科学与技术方向探索,至今已取得很多新的重要科研成果。

温院士总结30年来研究团队取得的一系列科研成果,感叹30年的耕耘结硕果,在国际科学之林占有一席之地,这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又不断发现新的问题的过程。此外,对于还没来得及解决的一些科研难题,温院士直言了自己的几个小遗憾。

温院士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阐述了关于如何探索正确的科研方法、如何开展有价值的科研工作的深刻、独特见解。温院士认为,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是:针对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完整性。温院士还首次介绍了自己独创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包括三维体系、六维体系和五维体系,该评价体系从创新类型,学术价值,影响范围,经济、社会效益,可实施完整性、发展潜力等六个维度,对科研成果作出综合性的定量评价。

最后,温院士对机械工程领域未来科技前沿及热点方向作出预测,并对青年人提出殷切期望,希望青年学子珍惜现在的优越条件,不断攻克科研难关,将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推向新的高度,取得更多创新性的成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再铸辉煌待后生!”

在报告过程中,温院士不仅精心准备了ppt文档、word文档,还不时利用黑板板书进行公式推导和图示讲解,整个报告睿智,深刻,独到,真诚,幽默,生动形象,激情洋溢,让与会者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精仪系博士后,摩擦学研究所、设计工程研究所等研究所的研究生,精仪系部分青年教师,共约100人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

图2 温院士利用PPT及黑板板书细致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