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仪器系概况

精密仪器系源于1932年成立的清华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学系,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工科院系之一。2012年12月,学校决定以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的仪器科学和光学工程学科为基础,成立现在的精密仪器系。

精密仪器系现有在校博士研究生391人,硕士研究生93人;拥有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北京市精品课程、6门清华大学精品课程,4门课程通过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建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自主批建科研机构和3个校企联合科研机构;现有院士2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19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18人次,在职教师合计共83人;建有教育部创新团队、国防科技创新团队、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各1个。

精密仪器系现有28个党支部,党员总人数528人,其中在职教职工党员147人、离退休教职工党员68人、本科生党员39人、研究生党员274人,此外还有发展对象74人,积极分子94人。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精密仪器系在各方面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精密仪器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管政治方向,通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精密仪器系党委党校、探索在工科团队中建设功能型党支部、加大在青年骨干教师中发展党员力度、开辟理论学习新阵地、加强党建研究等有力举措,在提升党员教育管理、基层党组织有效覆盖和组织力方面出经验、出示范,不断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凝聚师生共识,汇聚发展合力。十九大以来,共发展10名教职工骨干入党,近三年2次获得党建评估A+级,多次获得基层党建特色工作、教职工党支部调研课题和特色活动“优秀组织奖”等;成功组织精密仪器系90周年系庆活动,打造“9003+”系列精仪品牌特色活动。精密仪器系始终坚持党管改革发展,狠抓安全体系建设,实现了“零”安全责任事故的目标。围绕教育教学、人才队伍、学科发展等中心任务统筹布局,通过发起成立为先书院、推进本博贯通试点改革、引进培养领军人才、建强工科大团队、按照“四个面向”布局重点科研方向并取得众多原创性重大成果,使精密仪器系各方面工作不断迈向新高度,2022年精密仪器系年度绩效考核获得“优秀”(全校前20%)。

坚持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精密仪器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住强基计划和本研贯通等改革机遇,构建“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体系。提出以“探索式实验实践教学”为特色的140+X学分新培养方案,建设系级“学生发展中心”,改造升级教学实验室,建设全国精仪领域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术研讨平台,连续三年荣获清华大学“五星级博士生学术论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和多元成长。十九大以来,获得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一等奖1项、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清华大学实验技术成果奖二等奖2项、清华大学教学成果奖1项、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1项、清华大学年度教学优秀奖2人次、清华大学优秀班主任一/二等奖6人次,教师指导或参与的SRT计划项目获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并获SRT计划优秀组织奖。学生总体就业率长期100%,重点率持续上升,稳定在90%以上,各项就业数据位于全校前列,连续四年获清华大学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综合奖)。

强化学科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精密仪器系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的核心作用,大力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服务精密仪器系高质量发展。一是保持提升并举,2021年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精密仪器系仪器学科蝉联A+级,光学学科步入A序列。二是打造高端平台,通过重组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新组建时空信息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新组建清华大学-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高端分析测试仪器联合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重大平台等,显著提升重大科研攻关和解决国家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的能力,打通产学研用全链条,提升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十九大以来,精密仪器系的科研成果获国家奖1项、省部级奖励4项、国际奖励5项以及其他奖励10项;科研经费快速增长,累计到系经费12.39亿元,比上一周期6.24亿元将近翻了一倍;高水平论文数量激增,共发表中科院一区论文179篇,包括Nature封面文章1篇、Science文章1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36项,比上一周期230项增长了89.6%;科研成果转化成绩显著,总金额2.822亿元,是上一周期0.695亿元的4倍多。

引育并举,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

精密仪器系紧紧围绕学校“十四五”建设部署,积极探索学科建设、科研平台与团队共建机制,引育并举,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十九大以来,精密仪器系充分发挥人事制度改革优势,加大高水平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不断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截至2023年3月,精密仪器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称号获得者数量较5年前增长43%,国家级青年人才称号获得者较5年前数量增长50%。